因為對自己的服務有信心,該公司宣布針對瑞典市場的Klarna Check-out 結帳支付工具服務推出成長保證。如果商家發現Klarna的結帳工具沒有增加他們的銷售(銷售成長以較高的轉換或平均訂單價值來定義),他們有權要求結束Klarna合約與退還手續費。
Klarna的付款方式非常簡單,消費者只要輸入電子郵件信箱與郵遞區號便可進行支付,無需登錄帳號也無需提供信用卡資料給賣家,因此可以大幅提高網路交易的結帳付款轉換率,更因為無需提供賣家信用卡資料,買家比較能接受高單價的網路消費,間接帶動平均交易額的提升。
Klarna 在貨到2天前通知你準備,並在付款後寄 email 跟你確認,貨到後,你能用市場上的主流信用卡付費,像是 Visa、萬事達卡、Discover 卡以及美國運通等等。聽起來是不是相當方便?但方便的背後,藏有什麼秘密與風險?
超大膽的擴張策略 甚至自己開銀行
Klarna 在德國併購線上支付公司,增加使用者。今年二月《經濟學人》以「野心更大」為標題,報導他們去年跟美國線上購物網站Overstock.com,迎戰 Paypal 和 Stripe。
Klarna 已經是一家銀行,他們已經拿到瑞典銀行執照!除了有管道可以提供融資之外,過去他們的線上交易用戶,都是他的銀行潛在客戶。
Fintech席捲 風險轉嫁給誰?下一個呆帳來源?
對商家來說,快捷的付費方式更能刺激消費,Klarna 聲稱,店家可以因此成長40%的營收,導購率因此提升 30%。但事實上的運作機制是這樣,Klarna 向商家買下貨品,消費者是把錢付給 Klarna。但會不會遇上不付錢的消費者?也因此,Fintech 公司必須自行找到承擔風險的方法----那就是不斷讓更多人使用。
今年三月 Forbes 報導就說,「我們已經從信用卡浮濫的時代,來到不需要信用卡,就能消費的時代」。除了 Klarna 之外,事實上,在美國包含 Paypal Credit、Affirm 都有延遲付費或貨到付款的金流服務,這讓許多入不敷出的使用者,有更方便的消費方式,但如果遇上使用者跳票?風險誰擔?
Fintech描繪的信用未來 你的臉書活動將更重要
Klarna 說為了避免網路詐欺,他們有非常好的演算機制,除了利用 e-mail 和地址外,他也評估消費者他們如何進入購物網站,多快下單,地理位置,是否過去有紀錄、購買時間、日期等變因。如果是首次購物,下單的數秒後,Klarna會背後運算許多機制,證明他是真有其人,
Forbes 的記者分析,過去在信用卡消費的時期,你的刷卡信用相當重要,但在未來的Fintech 時代,付款公司聘僱許多數據科學家,分析所有你的網路、社交媒體使用狀況等資訊。這現象相當有趣!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之下,或甚至我們瞭解卻忽略的狀況下,已經捧著個人資料給人,想想那些你曾經因為獲取某些服務、或註冊App而按下的:「Facebook 將擁有你的資料」按鈕。
留言列表